万花楼论坛信息网_51品茶全国一品楼_qm论坛品茶_一品楼信息ypllt

基层医生成为统计员,这种现状必须打破

2018/6/30 19:14:00来源:基层医师公社作者:蔡根谭

分级诊疗下的强基层要得以实现,基层医生就不能变身统计员,更不能成为(格)、表嫂,所以信息化建设要加快进行了,尽快打破基层的窘境,进而将基层医生从繁杂的统计工作中解救出来.....

基层工作干不完,基层医生变成统计员


最近有很多的基层公卫人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成员反映工作压力大,工作干不完,别人端午放假三天,他们连续干了三天,干得头晕脑胀,还是没完没了。


笔者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进行了深度分析,发现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公卫服务由原来的12大项46小项拓展到14大项55小项,工作量增加,而工作人员未按比例增加;


二、随着工作的推进,经费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也越来越细;


三、随着公卫服务不断开展,筛查出并纳入重点人群系统管理的人数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


四、有很多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如慢病随访、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等在随访时要先填写纸质随访表格,然后还要录入信息系统,加大了劳动强度,甚至还会出现纸质和电子系统不一致现象。


有的随访还要录入不同的信息系统,更是一个活干了两遍。


五、各种报表杂多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看似简单的一张表格却涉及到诸多项目,涉及到十几家单位的相关数据,统计起来很是麻烦,简单一些的一般要半天到一天时间,麻烦的需要三五天,甚至有的十天半月都统计不好。


在统计过程中,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审核,很是累人。


更愁人的是这个报表才统计完,那个报表又来了,甚至只是换个花样重新设定一个表格或者又增加几个更为细的统计数据而已。


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时间用在了统计工作上,占用了大量宝贵的服务时间,工作人员成了信息统计员。


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医疗、公卫等信息互联互通,为基层医生减负


在各级医改文件中,都提到了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可文件层层转发后变成了以县级为单位来搞信息化建设。


众所周知,县级的信息化水平是较低的,没有研发人员,不具备研发能力,只能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信息平台的使用权,最后就会出现一个县一个信息平台,一个县一个模式,相邻的县也各不相同的现象,对今后平台整合造成了很多障碍。


所以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减轻基层人员工作压力,减少工作量:


一、合并功能相近的信息系统,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省、市、县卫计部门应成立信息化建设办公室,负责辖区内信息平台的建设、融合,逐步整合、合并功能相近的信息系统。


搞好基层调研,明白基层工作人员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平台,要具有哪些功能,整合信息系统,避免一件工作重复录入,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同时要给与充分时间,不要在短时间内“强赶鸭子上架”,而应该根据当地经济能力和政府投入顺势而为。


二、开发公卫服务、家医签约手机APP


开发公卫服务、家医签约手机APP,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手机客户端进行高度融合,形成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为签约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在随访时登录APP录入健康数据,并且与信息系统保持同步,这样就取消了纸质记录环节和信息录入两个环节,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纸张,避免了纸质与电子不符现象的发生。


三、建议以省为单位,至少以市为单位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


平台应该具备多种自动统计功能,可以进行快速统计,减轻基层信息员工作压力,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腿,让工作人员少费神,腾出更多的时间为辖区居民服务,以提高群众知晓率、获得感、满意度。


基层的卫生人员都感觉到工作多、工作累、工作难干,我们应该搭建智慧医疗平台,实现医疗、公卫、健康管理等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让信息化建设成为基层卫生人员的得力助手,而不是负担。